制定正確的綱領對于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及其所領導的事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根據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統一的原則,實現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合理、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必須經過若干具體發展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中,共產黨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和目的。根據當前所處歷史階段的特點,科學地提出這一歷史階段的基本綱領和路線,是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深刻了解當時的國情,在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系統地論述了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到黨的七大,他在《論聯合政府》中,把這些歸納為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階段的基本綱領,動員和指引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規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是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實現這一綱領規定的任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們應當如何全面深刻地把握和堅持黨的基本綱領呢?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黨的基本綱領的理論基礎
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深刻地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基本路線,并在此基礎上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因此,我們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基本綱領,首先應當在深入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上下功夫。
?。ㄒ唬┪覈€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鄧小平同志和我們黨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論斷。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曾對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的問題作過有益的探討,得出過一些重要結論。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明確地把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兩個階段。列寧則第一次對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作了區分,明確地把社會主義看做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后來,列寧還曾提出了“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等概念。毛澤東同志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曾經提出過一些重要思想。1959年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和鄧小平同志通過總結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的經驗教訓,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概念,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有著特定的含義。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要抓住兩個關鍵性問題。一個是牢牢把握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明確認識我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包括: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按勞分配在我國的社會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基本思想文化制度。我國這些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政治、文化制度,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決定性標志,又是保證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方向的決定性條件。忽視或否認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存在,就會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另一個是準確把握我國現實社會的發展階段,明確認識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也就是不發達階段。十三大報告指出:“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我國從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于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那么,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階段呢?黨的十三大報告從五個方面初步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些基本特征,黨的十五大報告在十三大報告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和發展進程,從幾個方面作出了新的概括:
——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這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特征和發展進程的總的概括。
——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我國工業化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經濟市場化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科技教育文化的發達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地區經濟文化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社會主義社會體制在改革中不斷完善的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這里說的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程度和發展進程。
——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里又是一個總的概括,說的是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振興和發展的總進程和總目標。
忽視或否認我國處于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看不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漸進性,提出和實行一些脫離本國國情的政策,就會犯“左”的錯誤。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十四大黨章總綱在十三大報告基礎上,增寫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問題,強調"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為什么我國社會主義要經歷這樣一個初級階段呢?從根本上說,這是由于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背景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決定的。
中國原來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在世界歷史所造成的特殊條件下,經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而進入社會主義的。也就是說,中國不是像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設想的那樣,在發達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而是在東方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由于世界歷史給東方落后國家提供的歷史機遇,它可以跨越資產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制度,但是它不能跨越生產力發展的必備進程和客觀階段。
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后的國情現狀是什么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起點低。舊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建國后經過50余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盡管社會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處于不發達狀況。今天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然位居世界的后列;在經濟結構上,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科技結構等方面發展極不平衡,距離現代化的目標還很遙遠;在經濟運行機制上,我國的市場經濟仍然不發達,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其他生產要素市場均不完善,有待發育;社會生活中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還占相當的比重;國民總體素質仍然不高,只具有少量的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普遍的是技術水平不高,工藝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科技教育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后,還處于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各地區發展還很不平衡,少數城市和有些沿海地區發展水平較高,廣大農村還比較落后,一些人的溫飽問題還有待解決。從總體上說,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待成熟,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還不高;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社會主義的各項具體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這些情況說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設想的成熟的社會主義相比,仍然是不成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仍然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明確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首先,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綜觀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都不同程度地發生過失誤。這突出地表現在,對本國經濟文化的落后性認識不足,因而在實踐中犯了一系列超越階段的"左"的錯誤,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正是總結我國和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取得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它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建立在既反對社會主義的失敗論,又反對社會主義的速勝論,堅持社會主義經過長期發展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的持久戰的觀點之上。
第二,正確認識我國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我們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講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0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這樣做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廣大人民群眾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第三,十五大重新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十五大報告指出:“這次大會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面對改革攻堅和開創新局面的艱巨任務,我們解決種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么必須實行現在這種路線和政策而不能實行別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還在于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準確把握?!笔宕箨P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進一步闡述,是我們黨在世紀之交對我國和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也體現了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醒與自覺。十五大報告在進一步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基礎上,全面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為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規定了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它有力地表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國情、當今時代特征和科學發展相結合,回答新問題,解決新矛盾,實現新飛躍,作出新貢獻。這就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真正落到了實處。
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的基本綱領的依據
(一)全面把握黨的基本路線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階段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也是黨在一定時期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它明確規定了黨在一定歷史階段的奮斗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條件。
我們現在所說的黨的基本路線,是指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其內容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我們黨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和作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的基礎上,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是黨的生命線。
黨的基本路線是一個內容全面、結構完整的體系。一是它科學地規定了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任務,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我們黨經過長期探索和思考而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和所做的事情。堅持這個中心,是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現實的需要。
二是它科學地規定了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奮斗的宏偉目標,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目標全面反映了社會主義本質,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它首先要求有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有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同時,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全部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三是它科學地規定了完成中心任務、實現奮斗目標的根本手段和政治保證。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并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就必然要實行改革開放;而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搞好改革開放,就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是根本手段,一個是政治保證,兩者不可或缺。
四是它科學地規定了這條基本路線的主體,即實現中心任務和奮斗目標,搞好改革開放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明確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來從事我們偉大的事業。
五是它科學地規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所必須堅持的原則和精神,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大業,必須把力量放在自己的基點上,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道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992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堅決地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可以說,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這是鄧小平同志最重要的政治交代。
所謂不動搖,有兩層意思,一是從性質上來說,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不能改變,二是從時間上來說,要長期堅持,保持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不能改變。
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首先,黨的基本路線反映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規定、反映和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地說明了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政治保證、外部條件、發展戰略、領導核心、依靠力量、對外戰略、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問題,初步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黨的基本路線正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上形成的,是規律和本質的集中體現。規律是不可違背的,違背就要摔跟頭。本質是不能背離的,背離就要犯錯誤。所以,黨的基本路線是不可改變和動搖的。
第二,黨的基本路線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無數志士仁人一代又一代努力奮斗的目標。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一心一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都是實現這一根本利益的條件和保障。所以,黨的基本路線的全部內容都是與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交融在一起的,它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堅持這條基本路線,人民就高興、支持、擁護,如果改變基本路線,人民就會反對。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我們的政策是不會變的。要變的話,只會變得更好?!薄拔覀兊恼卟粫?誰也變不了。因為這些政策見效、對頭,人民都擁護。既然是人民擁護,誰要變人民就會反對?!?/p>
第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已經證明了這條路線的正確性;20多年來,我們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沿著黨的基本路線,銳意改革,努力奮斗,使整個國家煥發出勃勃生機。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我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在世界風云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鄧小平同志說:"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么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韭肪€變不變,根本上取決于它對不對。實踐證明對的,就要堅持,也沒有必要變。變了沒有好處,變了就會出問題。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政策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但在實踐中形成并經過考驗,證明是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客觀規律的那些基本的東西,絕不能也絕不應隨意改變。
第四,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決定了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不可動搖。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要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沒有這個很長的歷史時期,我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國家的面貌。在這個問題上,任何脫離現實的急躁冒進都是要不得的。另一方面,在這個初級階段里,我們又不能甘于落后,必須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逐步實現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鄧小平同志設想分三步走。我們黨提出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下個世紀中葉,用總共大約100年的時間走完這段路,完成這項任務。所以,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都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能半途而廢。所謂一百年不動搖,既是表明了我們不動搖的決心,同時,也是與這一百年的任務和三步走的規劃相適應的。當然,一百年里,無論中國和世界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出現許多新的情況。要求任何東西都不變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樣就是僵化、停滯了。但大的方面,如大的方向、大的政策、大的方針,只要正確、管用,就不能變。
第五,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得出的寶貴結論,是我們痛定思痛以后確立的基本立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時,我們黨曾正確地分析了國際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黨確定了發展生產力的主要任務。但是,八大的路線在實踐中沒有能得到全面的貫徹,也沒有能堅持下去。時間不長,一遇到某些事情,“左”的傾向就開始出現,認為國內主要矛盾是階級斗爭,八大路線很快就被動搖和改變了。如果說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還是抓住了經濟建設,如有不足,主要是導致冒進錯誤的話,那么,“文化大革命”中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指導下制定的“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則只字不提發展生產力,不提經濟建設,全部內容都在于強調階級斗爭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危害和后果是眾所周知的。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這一長期的路線錯誤才得以扭轉。正是在總結這一沉痛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和鄧小平同志才高度警覺對基本路線發生動搖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才一再強調黨的基本路線不能變。
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的十五大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從基本目標、基本政策上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以及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文化這個根本問題。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的提出,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創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制定為基本綱領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政治實踐依據。1991年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總結改革開放十多年的經驗,從當代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和基本路線的要求的角度,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內容,以及這些方面的建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方針作出深刻的分析和論述。這些論述與十五大提出的基本綱領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說它是黨的基本綱領的雛形。
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和十四大報告為黨的基本綱領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十四大之后黨中央先后召開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所作出的決議,特別是江澤民同志對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十二個重大關系的深刻闡述,使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進一步明確了。
1992年以前,我們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套方針、政策。黨的十五大又在總結十四大以來的新鮮經驗基礎上,在理論觀點上實現了一些新突破,在基本目標、基本政策上作出了一些新概括,使得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更加清晰、更加成熟、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國情。
(一)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其基本目標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通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其基本政策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其基本目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其基本政策是,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其基本目標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通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教育體制、科技體制、文化體制,堅持黨和國家關于發展教育科學文化的方針政策,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基本政策是,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二)為實現黨的基本綱領而奮斗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基本綱領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人們熟知的,把它概括為黨的基本綱領似乎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在黨的基本綱領中確有一些新提法。比如,在經濟方面關于基本經濟制度,其中講社會主義公有制,而沒有簡化為公有制,因為在各種社會形態下都有一定的公有制成分;講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說明非公有制經濟必不可少,而且長期共存。在政治方面,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在黨的文獻中還是第一次,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一個重要發展。在文化方面,把從延安時期就講起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個基本目標與“三個面向”結合起來,賦予其新的時代內容。
其次,用基本綱領這個概念把我們一貫堅持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一整套基本政策確定下來,用以指導全黨的思想,作為黨的行動綱領,具有長遠的根本的指導意義。具體說來,一是使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更加系統、更加明確,而且操作性較強,便于廣大干部群眾全面掌握和貫徹執行。二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不是平列關系。經濟是基礎,經濟建設是中心,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非此就不是解決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就不能促使各種社會矛盾的有效解決;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設作為上層建筑,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同時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設又不僅僅是手段,而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目標。有了基本綱領,就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有利于我們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中把握這些基本目標、基本政策。三是黨的基本綱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運用,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展開。因此,有了基本綱領,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刻、具體地理解和把握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同時也有利于我們從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高度更好地把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從而進一步提高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堅定性。
為實現黨的基本綱領而奮斗,一方面要求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深入學習鄧小平著作,在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中央的重要文獻上下功夫。這方面的理論根基打得越堅實,對黨的基本綱領的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刻。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于全面改革和現代化建設,腳踏實地地奮斗,付出自己的辛勤勞動以至必要的自我犧牲,否則就是空談理想,就不是一個自覺的、忠誠的共產主義者。